阅读历史 |

十七、序幕初启(1 / 6)

加入书签

“你跟着朕这些年,竟还能犯下如此可笑之错,实在该罚!”

在场的二人皆没想到,方才那玉盏摔碎时,陛下合该勃然大怒才对的,怎的说出口竟是这般光景,没有治罪,只有责备。

温衾虽讶异,仍伏在地上一动不动,听候发落。

康有年却剑眉一挑,开口道:“陛下却是弄错了,这不是犯错,这是全然不将您放在眼里,这是对祖宗吏法的蔑视,是对忠良之臣的污蔑,今日您不将这阉人正法,只怕是要让先皇们寒心,让所有忠于朝廷的人寒心,让着天下百姓们寒心呐!”

这一堆高帽子扣上,宗明修坐不住。他本就一忍再忍康家,如今康老太爷仗着自己德高望重,又是曾经皇祖母的胞兄,说话也太不留情面了些,连自己这个皇帝都敢威胁。

他眉头紧锁,温衾暂时还有用,割舍不了,怎么办呢?

一时间整个上书房陷入了诡异的静谧之中,三个人各怀鬼胎,谁也不愿先开口。

好个老不死的东西!康家未免也太过霸道,在朝廷一手遮天不说,竟连陛下也敢教训,若再让二皇子承袭了太子之位,怕是这江山也要易主了吧!

温衾听不下去,微微抬头,瞧见陛下正铁青着脸,强忍着怒意,不耐烦地闭目思索。

“奴婢斗胆请问康老太爷,究竟奴婢犯了怎样的滔天大错,您今儿连陛下的颜面也不顾,说下此等大逆不道的话语,也叫奴婢死个明白。”

陛下既然没直接叫人把自己拉下去砍了,那就说明还有的救。

“大胆!这有你说话的份吗?”一个下人也敢这样说话,康有年苍老的手在茶桌上狠狠一拍,怒气冲冠:“陛下,还请定夺!”

“来人!”宗明修烦,大手一挥,二人皆噤声。

“将朕的佩剑取来!”

“温衾,今日便交由上天来决定。”看着那双眼,宗明修无论如何也下不了死手,他知道温衾的特殊,现在与康家作对还不是时候,只能退一步,日后再议。

拿定了主意,宗明修目光一沉,口气不觉多了些怨怼,怨温衾的擅作主张,怨康家的咄咄逼人。“康老太爷,您年纪太大了,有些事,您大可不必过问,只需颐养天年便是了。”

寒光一闪,温衾只觉胸口一麻,低头看去,左胸被鲜血浸湿,那把佩剑径直没入。

意识快速抽离,身体如煮了太久的烂面条,筷子一碰,就碎成粉末。

“陛下……”

温衾眼睛死死盯住宗明修,昏死前,不知是不是幻觉,竟看到那人牵起的眉心,好似是在心疼自己。

……

呵,自欺欺人,我不过只是个随时可以舍弃的卒子罢了。

温衾摸了摸胸口染血的里衣,每一次呼吸都带着灼烧,裹紧绷带的身体依然痛得撕心裂肺。

从南疆战场回来,陛下就知道他没死的缘由,是他天生心脏偏右,关键时刻保住了这条小命。

那日陛下举剑看向自己的眼神,温衾读懂了——

“如今还不是与康家反目的时候,不要怪朕。”

“笃笃”敲门声打断了沉浸在回忆里的温衾,他呼出一口浊气,清了清嗓,哑声问道:“何事?”

“皇后娘娘身边的姚公公来了,说给您带了口信。”

皇后?又是康家人,真是阴魂不散!况且他与后宫从无往来,她派人来要做什么?

“知道了。”温衾倒要看看这场戏唱的是哪一出。

“哟,厂公大人您这脸色可真吓人,娘娘叫咱家挑了两株百年好参,给您补补。”姚公公坐在温衾床头不远的小几旁,挥挥手,立刻有小太监将两个檀木盒子端上来,明黄色的丝绸上躺着两颗老参。

温衾拿眼瞥了瞥,没接,只用眼色让一旁的下人接手。他并不稀罕,这东西自己的宝库里多的是,但仍点头谢道:“多谢皇后娘娘关心,只是不知公公前来,有何指教?”

姚公公抿了口茶,待所有人都走完,门也紧闭的一丝动静没有。才悠然起身,坐在温衾床边,嘴角挂着个皮笑肉不笑的表情,拉着温衾的手,捏着本就单薄的嗓子,阴阳怪气道:

“厂公这次命大,可下回就不一定了。娘娘派我来告诉你,管好你自己,还有你手底下的狗。这回的事,就当是个警告,若你执意坏了娘娘的好事,那厂公您的好日子,怕是不长了。”

温衾微笑,不说话。

姚公公也不在意,话说完,起身走了两步,又回头道:“方才的话是娘娘交代的,咱家都说与你听了。我给你个忠告,不该碰的,千万别碰,否则你连自己什么时候死、死在哪儿,都不知道。黄泉路上做个糊涂鬼,冤枉、冤枉啊!”

“多谢公公,咱家身体尚未康复,就不下床送您了,公公好走。”温衾仍是微笑,煞白的脸色多看一眼都瘆得慌。

姚公公欠了身,离开了。

姚公公口中的“好事”,大约指的是立储之事,看来皇后对此也并无万全的把握。可这些话又太古怪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